您现在的位置:2021香港开奖记录+开奖结果 > 学科站点 > 历史 > 正文内容

【财经分析】2021年银行业经营业绩有望“U”型反弹 仍需关注资产

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更新日期:2021-03-29 浏览次数:

   阅读量:核心提示:展望2021年,随着经济逐步企稳,我国银行业运行形势将整体好转,经营业绩触底回升,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,中长期贷款有望维持较快增长,存款结构趋于调整;但资产质量等风险仍然需要关注,金融风险防控压力继续加大。 新华财经北2020年银行业经营态势平稳2020年,我国银行业总体平稳运行,尤其在国内经济V型复苏后,银行业经营情况好于预期,整体经营情况出现以下特征。 一是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加快扩张。

   截至2020年10月,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、总负债同比增速分别为%和%,负债端增速略超过资产端。 资产实现快速增长。

   2020年以来,为应对疫情挑战,银行业积极落实各项定向性、结构性政策工具,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,资产规模实现快速增长。

   据的数据,截至2020年10月,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万亿元,同比增长%。 其中,大型本外币资产万亿元,占比%,资产总额同比增长%;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万亿元,占比%,资产总额同比增长%。

   负债规模加速增长。 截至2020年10月,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负债万亿元,同比增长%。

   其中,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负债万亿元,占比%,负债总额同比增长%;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负债万亿元,占比%,负债总额同比增长%。

   此外,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变化相对较大,表现为存款占比上升,同业负债持续压降。

   截至2020年三季度,37家上市银行存款占比达到%,较2019年末提升个百分点,大型商业银行、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银行都有较大提升,区域性银行提升最多。

   同业负债占比达到%,较2019年末下降个百分点,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下降最多。 二是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可控。 2020年以来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承压,监管层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前瞻性应对不良资产的反弹,督促银行做实资产分类,真实暴露不良,加快处置速度;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,防止新增不良快速上升。

   截至三季度末,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万亿元,同比增长%,增幅较二季度显著收窄;不良贷款率为%,较上季末提高个百分点,资产质量稳定可控。

   整体来看,虽然不良贷款规模增速较快,但不良率整体保持稳定,意味着当前银行业资产质量风险仍然可控。 此外,随着不良认定标准严格化和贷款下迁力度加大(反映为关注类贷款占比下降),银行业资产质量情况将变得更加真实可控。

   未来存在不确定性的因素主要是将于2021年3月31日到期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。 市场普遍认为,当2021年3月末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退出时,部分延期贷款存在转为不良贷款的风险,但对资产质量的影响总体可控。

   三是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。

   2020年以来,银行业盈利受到较大挑战,利润水平一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。 前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万亿元,同比下降%,降幅较上半年收缩个百分点。 随着实体经济困难向银行业传导的滞后效应逐渐显现,银行净利润下滑出现在二季度,而随着经济回升,银行利润也在三季度显现回调态势。 数据显示,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单季净利润环比上涨%,三季度净息差为%,与二季度持平,商业银行业绩回暖趋势明显。 四是风险抵补能力充足。

   尽管2020年以来银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承压,但银行通过足额计提拨备,加强风险处置力度,使自身风险抵御能力也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。

   截至三季度末,我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%,较上季末下降个百分点,同比降幅较二季度末有所收窄,资本充足率为%,较上季末上升个百分点,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能力有所提高。 2021年银行业经营形势预计将好转2021年,随着经济逐步企稳,我国银行业运行形势将整体好转,经营业绩触底回升,信贷规模稳步增长,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,但资产质量等风险仍然需要关注。 一是预计银行业资产负债扩张速度将略有放缓。 中国银行研究院预计,随着中国经济企稳,逆周期调控力度逐渐恢复常态,2021年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同比增速为10%-11%,增幅较2020年有所放缓。

   中长期贷款有望维持较快增长。 在十四五规划指引下,中国银行业将加大相关领域信贷投放力度,为基建投资、制造业产业链转型升级、智能制造等新经济模式提供资金支持。 随着普惠金融理念的深入践行,针对中小企业、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将持续增加。

   上述因素都会推动中长期贷款的增加。 中国银行研究院预计,2021年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将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,其在贷款中的占比预计将高于70%。

   存款结构趋于调整。

   2020年银保监会进一步强化监管,明确要求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。 2020年结构性存款1-4月连续回升后,至4月末达到历史峰值。

   大量存款被存为结存,显著提升了银行的存款成本,也进一步制约了银行贷款让利的空间。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表示。

   不过5月后连续7个月下降。

   截至2020年11月末,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降至万亿元,较10月末的万亿元下降万亿元。 业内人士指出,结构性存款的大幅压降,意味着银行存款成本压力减轻,利于稳定息差,存款成本下降这一趋势有望进一步延续。 二是预计经营业绩触底反弹。 得益于成功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这一最大基础,我国银行业运行的整体环境正在逐步改善。 2020年我国GDP仅在一季度大幅收缩%,随后二、三季度均同比增长,使得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已经恢复正增长。

   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都走在了世界前列,在疫情不会突然反复的情况下,由于低基数效应,2021年我国经济大概率实现较高的增长水平。 目前,银行业经营状况在实体经济恢复后已逐渐好转。

   随着经济逐步复苏,2020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利润同比降幅已经较上半年收窄,单季度来看,三季度利润降幅较二季度的收窄幅度很大。 此外,也观察到上市银行中单季度利润正增长的银行数量明显增多。 中国银行研究院指出,考虑到明年银行业让利力度有望下降、营业收入稳定增加、营运成本趋降、拨备计提对利润侵蚀程度下降等因素,预计2021年我国银行业净利润将触底反弹,同比增速有望由负转正,实现2%-3%的增长。

   三是金融风险防控压力继续加大。 2021年,中国银行业的金融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。

   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退出后的信用风险情况值得关注。 根据人民银行披露,延期还本付息规模为万亿元,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为%,2021年一季度政策退出后将对银行资产质量形成扰动。

   此外,未来资产风险分类新规政策的落地,以及不良处置力度的进一步加大,都可能对经营情况构成压制。 不过从长期来看,这将使得银行资产质量更加真实可靠,有利于银行业长期稳健发展。 此外,部分金融同业风险需要重视。 2020年,蒙商银行正式成立,包商银行的风险处置工作顺利完成。

   包商银行发行的65亿元二级资本工具发生全额减记,这是中国第一只全额减记的二级资本工具;部分银行在二级资本工具剩余期限小于5年时,由于续发的市场环境发生明显变化,被迫采取不赎回策略,体现出市场对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的担忧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彩虹表示,许多中小型金融机构长期粗放经营、治理失位,风险转向实际损失的概率迅速提升,已经爆出的多起中小银行因债务违约等而被接管的案例,发出了清晰的危险信号。 编辑:王姝睿声明: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。

   任何情况下,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。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:服务民族企业,助力中国品牌[责任编辑:梁建]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【字体: